阳春三月,春回大地,今天是“学雷锋纪念日”,我们身边的新时代西医榜样们,他们是我们身边的奉献楷模,他们是我们学习雷锋精神的优秀模范。下面跟随团小医的脚步一起了解他们的光荣事迹吧!
先进榜样:杨鹏飞、张越

张越(左)杨鹏飞(右)
先进事迹:2023年11月8日晚8点左右,我校护理与康复学院助产本科2002班学生张越、护理与康复学院2017届护理科毕业生杨鹏飞,现为我校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护师。通过线上协作对一名突发癫痫的男性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,帮助缓解症状,意识逐渐清醒,并将其安全送上救护车,张越向急救车医护人员交接了患者的病情和处理措施后离开。
先进榜样:何昭

先进事迹:2023年5月19日,我校外国语学院学生何昭在唐都医院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,由工作人员送往受捐者所在地,成为陕西省第27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,为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重燃生命之光。何昭说:“我只是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,捐献造血干细胞能挽救一条生命,这是特别有意义的事情。”她没有华丽的语言,却用最朴实的行动为生命续航,深刻诠释了“人道、博爱、奉献”的红十字精神。
先进榜样:邵倩

先进事迹:2023年3月10日,我校2015届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邵倩,在西安开往延安的次列车上,帮助一名突发高热的儿童,邵倩一边快速处置,一边指导家长正确护理高热患儿,经过一系列有效处置,孩子情况有所好转,待高铁到站邵倩陪同家长一起将孩子送至延安市人民医院儿科急诊。进行了病情交接,孩子情况稳定后,邵倩才放心离开。
先进榜样:我校及附属医院的英语教师、医护人员


先进事迹外国语学院肖蓉副教授曾经以援外医疗队翻译的身份在2001-2003年援助苏丹共和国,2018-2020年援助马拉维共和国,她以亲身经历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、不畏艰苦、甘于奉献、救死扶伤、大爱无疆的医疗援外精神。尤其是远离祖国和亲人,面对马拉维极度缺医少药和HIV阳性率很高的艰苦医疗环境,肖老师团队把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服务传递出去,向世界民众普及各类防疫知识,提供医疗援助,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大国担当。
先进榜样:王泽楠

先进事迹:2022年5月24日下午,我校药学院药学专业2153班王泽楠帮助一位幼儿在公园嬉戏时不慎摔倒,额头被石柱磕出长达十厘米左右的伤口,流血不止的孩子,对伤口周围进行简单处理,随后王泽楠抱着孩子和陪同老人一同前往附近医院救治,将孩子送到医院急诊后帮助老人楼上楼下化验缴费,等到孩子情绪稳定、孩子的父亲赶到医院后王泽楠才放心离开。
先进榜样:王彬彬

先进事迹:2021年11月23日晚上9点左右,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1834班王彬彬在友谊西路700路站牌处,帮助了一位向他求助的老人。老人表情痛苦,行动缓慢,王彬彬根据平时所学,迅速判断老人病情十分危急,一路搀扶着老人来将老人安全送至陕西省人民医院,帮助老人挂号,并简单向接诊医生描述了老人的症状,直到家属赶来他才默默离开。
先进榜样:陈宝川

先进事迹:2021年8月4日下午5时左右,我校护理与康复学院陈宝川在镇坪县钟宝镇东风村的河道浅滩边,听到河水中央廖女士与其小儿子的呼救声,他当即一跃跳入水中,以最快的速度游向廖女士母子,最终将廖女士母子带回岸边。
先进榜样:刘乐晨、李博伟

李博伟(左)刘乐晨(右)
先进事迹:2019年4月27日下午,我校临床医学院2016级刘乐晨、李博伟外出返校途中,在小滩社区门口,帮助了一名瘫倒在地,已经意识模糊的老人,看到周围有呕吐物,他们迅速将老人摆放成平卧位,为老人清理口鼻异物,以防发生呛咳,同时请求围观人员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,在得知道老人有心脏问题后,刘乐晨同学为老人实施了心肺复苏。在等待救护车的同时,李博伟同学急忙跑向校医院,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,最终老人被送上救护车后,两位同学悄然离开。
先进榜样:疫情期间的志愿者群体

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峻的形势下,为科学应对疫情防控的艰巨任务,我校迅速成立志愿者师生服务队,立即投入到解决住户封控期间生活需求和困难、疫情防控知识宣传、核酸检测秩序维护、上门登记各楼宇人员信息、分发政府配送生活菜品等工作中,为疫情防控的顺利开展出自己的一份力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我校第一附属医院、我校第二附属医院、我校第三附属医院、我校附属宝鸡医院、我校附属汉江医院等代表的医务工作者“逆向而行。作为援鄂志愿者,他们驰援武汉、日夜奋战、坚守岗位、忘我工作,发扬了敬佑生命、救死扶伤、甘于奉献、大爱无疆的伟大精神。
学雷锋活动是新代青年人对于“怎样做人,为谁活着”的价值追求的现实践行。雷锋是每个普通人理想中的样子,它构成平凡普通人中的“最美奋斗者”。这些西医发展中涌现出的奋斗者群像,是我们所有师生的奋斗榜样。